医保政策,关系到每个市民的切实利益。9月2日,佛山市医疗保障局上线《民生直通车》栏目,介绍佛山市医保政策情况,回应市民关切。
共享红利
持续扩大保障覆盖面
佛山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梁耀洪介绍,今年佛山市各级医保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善用结余基金,在保障市民医保待遇稳步提升的基础上,推动降低企业和市民的缴费负担。
在职工缴费方面,市医保局出台了减负政策,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达10亿元。在居民医保方面,佛山市实现市民个人缴费标准连续四年不增,市财政对市民参保人人均补助达1283元,为全省最高,保障了佛山市居民医保待遇全省领先。
梁耀洪指出,为了扩大医保覆盖面,让更多市民享受到社会发展红利,今年医保部门还把灵活就业人员、新产业人员、符合条件的异地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等,增加纳入基本医保参保范围。据统计,今年1~7月,佛山市医保基金支出达112亿元,同比增长22%,基金运行平稳。
同时,相关待遇保障也稳步上升。梁耀洪介绍,今年医保部门对“健康·佛医保”项目作出6方面21项升级,并进一步优化去年出台的门诊共济改革和生育保险政策。其中,“健康·佛医保”参保人数达143万,同比大幅增长50.5%;普通门诊市民实际报销比例同比提升超50%;生育保险产前检查结算标准提高2.46倍。
减负明显
门诊报销比例达到48%
去年,佛山市按照“门诊定点、佛山市选择、急救特办、转诊保障”的思路推进“门诊共济”改革,总体实现了平稳过渡,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针对市民关于“门诊共济”改革的关切,梁耀洪表示,虽然取消了“区内漫游”,但佛山市医保部门积极回应市民期待,推动选点就医改革实现“跨区门诊”,即每名参保人可在佛山市范围内选3家定点医疗机构。改革实施后至今年7月31日,佛山市普通门诊选点人数达到415万,其中跨区选点人数为223万,占比54%。在全部享受普通门诊待遇保障的2475万人次中,跨区就诊人次为389万,占比16%。
此外,本次改革还有“大共济”和“小共济”两个层次的优化。梁耀洪介绍,“大共济”是减少统筹基金划拨个人账户,通过增加统筹基金“大盘子”,实现广大市民门诊报销比例的提高。“小共济”则是针对参保人家庭成员的共济,将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从参保市民扩展到其配偶、父母和子女,并可支付家人个人负担的医疗、药品耗材费用及参保缴费等。
“无论是‘大共济’还是‘小共济’,目的就是让医保基金不再躺在账上睡大觉,提升广大市民的保障。”梁耀洪表示,今年1~7月,佛山市医疗机构门诊总费用达36.8亿元,医保核报17.6亿元,实际报销比例达到48%,同比提升超50%,减负明显。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宋世伟、林淑媚
编辑/黄昭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