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寻味禅城|端午品粽 吃的是记忆和情怀

端午近,粽香飘。

盛夏的气息越来越浓,禅城不少居民开始忙着包粽子,各大商家早已推出各式粽子。

端午节,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含蓄蕴藉,不事张扬。一个粽子,一些习俗,透过舌尖上的味道,诠释出老佛山的乡风民情。

老佛山

家家户户都有独门包粽秘方

在以往,每年临近端午节,市场里就多了许多卖粽叶的商贩,猪肉档也会非常红火。因为这时,家家户户都会开始奔走忙活准备包粽子。而对于不同的老佛山来说,同是过节粽,从用料到包法都各有不同。可以说,各家各户的粽子出品都有自己专属的味道。

已有两个孙子的黎玉莲,自打结婚那一年端午节开始,就自己着手包粽子。她小时候就学过包粽子,为了让粽子包得更漂亮,她还会向邻里乡亲那里学来更称手的包法。长年累月下来,她包粽子的手法愈加纯熟,也自己研究摸索出了味道搭配以及更加美味的用料。

禅城不少村居和企业喜欢举办包粽子活动,联络感情,传承传统文化。/佛山日报记者冯栋摄

“包的时候下绿豆、冬菇、肥猪肉、咸蛋,再下一层绿豆和糯米覆盖在上面,然后就可以扎起来了。”黎玉莲分享自己包粽子的独门秘方:“要记住肥猪肉在前一天用五香粉腌制好,包的时候下多一点粽子叶,每一个至少要五六片,这样蒸出来的粽子才会更香。”

除了对味道有信心,黎玉莲对自己包粽子的手法也有一套方法。“要想包出尖三角的粽子,就要注意在包的时候翘起粽叶,用手拨那个部位的糯米,才能形成一个尖锥的形状,这样的粽子才漂亮。”

由于包的粽子味道好、卖相佳,每年端午节前,黎玉莲都要包两批粽子,除了留几个给自己家,其余的都送给亲戚好友。“以前儿子最喜欢吃粽子里的咸蛋黄、肥猪肉,现在轮到孙子每天跟我要粽子吃。”黎玉莲说,孩子长大了,那些爱吃粽子的口味也不断在子孙当中延续下去。

住在普君新城的杨炜滢家里也有自己的一套粽子包法。从小跟外婆一起住的她,自打有记忆起,外婆每年都会在端午节前一周到市场买好粽子料,回家准备包粽子。喜欢吃粽子的外婆,喜欢往粽子里添加许多用料,每个粽子里都会有一大块肥猪肉、咸蛋黄、珧柱、绿豆等,包好后,个头几乎有成年人的手掌那般大,形状也是一个长方体。拆开一个,就够吃一顿晚餐。

小时候,杨炜滢总会好奇地问外婆:“为什么我们家的粽子跟外面的不一样?”这时候,外婆总会说:“这是我们独创的配方。”长大后,杨炜滢在外面吃过许多不同的粽子,却发现自己最爱的还是外婆包的大粽子,有着独一无二的味道。

市场

粽子品种口味样式多样化

粽子清香淡雅,软糯滑腻,口味多样,颇受人们喜爱。在老佛山的眼中,传统粽子始终是最爱。

“我们家每年都会包粽子,不只是端午节,在其他节日,只要有空都会包,而且包的都是咸肉粽。”市民刘长女说,吃粽子代表着一种过节的仪式感,吃的是一种记忆和情怀。

但是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加上粽子制作过程较复杂、时间花费较久,越来越多的佛山人喜欢买粽子来吃。

虽然还没到端午节,但是过节的氛围早已在禅城弥漫开来,在各大超市、菜市场随处可见包粽子所需要的原料以及已经包好的成品粽子。

记者走访禅城祖庙商圈、城南商圈发现,各大超市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粽子供市民选择,有精装礼盒、散装粽子,样式有长的、短的、三角形的、四角形、菱形的,口味更是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咸肉粽、枧水粽、蛋黄肉、豆沙粽外,还有新鲜的八宝粽、三鲜粽、紫薯粽等。

 禅城居民包好的粽子。/佛山日报记者黄群飞摄

对于这场粽子“盛会”,酒店和餐厅自然也不会错过。

有米师傅佛山创意产业园店相关负责人黄晓东近日现身在园区举办的一场端午节主题活动,他现场教大家如何包粽子,并介绍餐厅的应节产品。

有米师傅打出“因为有米,所以出粽”的口号,推出了莺哥嘴叉烧粽,精选优质饱满的糯米,加上特制叉烧、咸蛋黄等馅料。味道上咸香又软糯,在传统粽子中注入新风味;在制作上,坚持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层层粽叶锁紧风味,馅料丰富却异常和谐。

为了让市民吃出传统文化的情怀,佛山宾馆也推出了多个粽子礼盒,其中,五彩咸肉粽、黑糯米粽、红豆枧水粽都是主打,礼盒价格从88元至168元之间不等。

社区

举办包粽子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端午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在禅城这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生活的人,也在积极地传承着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参与是最好的传承。结合“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举办包粽子活动已成为禅城不少社区、企业联络感情,建设社区和企业文化的重要方法。

6月19日,在张槎街道第六届国笋美食文化节“粽意你”包粽子比赛中,10多名选手现场包粽子,比快比创意。有的选手在5分钟里包出了六七个粽子,有的选手包出形状各异的粽子,有的以“一举高中”“节节高”等寓意传达创意。大家有说有笑,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体验传统文化。

6月19日,在张槎街道第六届国笋美食文化节“粽意你”包粽子比赛中,参赛市民展示包好的粽子。/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在此前一天,祖庙街道塔坡社区党委、禅城区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党总支等党组织也举办了一场共建交流活动,近百名楼长、社联代表、居民现场包粽子。大家一起包一起品,还把包好的粽子送给孤寡老人,将端午节传统文化和尊老孝亲的中华传统美德结合在一起,传递温暖,送达关怀。

结合剪纸文化,禅城区文化馆还邀请剪纸艺术家开展网上“慕课”,免费教广大市民在纸上剪出粽子和龙舟,了解节日符号,感受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在佛山剪纸艺术委员会理事、岭南民间工艺美术大讲堂老师杨斌的手中,一把剪刀、一瓶固体胶、一支铅笔、一块橡皮擦、一张白纸和彩色纸,通过画轮廓、对折纸张、剪等步骤,一个粽子就跃然纸上。

在每一场活动中,主办方都积极适应常态化防疫的要求,突出“文明健康、公筷公勺、文明餐桌”等内容,拓展节日内涵,引导大家过一个传统、文明的节日,养成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衍生:

巧手夫妇制作“长得像粽子的包子”

粽子虽然美味,但是糯米难以消化,尤其胃肠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以及老人小孩,更切忌贪多,适宜分小块多次食用。

孩子喜欢粽子,但又不能多吃,那该怎么办?禅城区青年创业夫妻宋晨、赵双想到了一个“妙招”:制作“长得像粽子的包子”。

禅城区创业夫妻宋晨、赵双制作出“长得像粽子的包子”,让小朋友通过不同的角度了解端午节文化。/受访者供图

用菠菜、仙人掌果汁、红糖、牛奶分别调制出绿色、粉红色、咖啡色、白色,在包子上做玩偶造型,白色的是“粽肉”,绿色的是“粽叶”,咖啡色的是“绳子”。“看着很可爱、有趣,孩子看见了就想吃,通过吃包子,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赵双说,这些“粽子包子”也有多种口味,包括豆沙的、紫薯的、奶黄的、芝麻的,满足孩子的选择。

宋晨、赵双创业已有5年,打造了一家“麦吉农场”,专门制作小朋友食用的创意馒头、包子、面条,注重品质的同时,强调外观有趣好玩。而“粽子包子”则是融合端午节开发的产品。

民俗:

禅城端午食俗不止一个粽子

佛山民俗专家余婉韶表示,佛山端午习俗有不少,单是食俗,也远远不止是吃粽子,如今在农村依然有浓厚的过节氛围。

吃粽子:除了吃粽子纪念屈原外,佛山人还有在端午拜神的习俗,用来驱病防疫,保佑一家老少健康。

吃五色豆粥:解放前,佛山还有在端午吃五色粥的习俗。“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是一个很吉利的数字,包罗万象。端午节是五月初五,不仅重五,在当天午时还会吃五色粥来讨个好意头。五色粥一般由五种谷物和豆子熬煮而成,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但是,五色粥的习俗已经太久远了,在以前也并非家家户户都吃。随着习俗流传,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淡忘了。

赛龙舟和吃龙舟饭:佛山水系发达,端午节赛龙舟有悠久历史,长盛不衰。在端午前后,附近几个村庄一起比赛扒龙舟,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平安。在龙舟赛前后,还有一项重要的仪式——吃龙舟饭。

扒龙舟比赛中,奖品少不了一整只金猪和一坛美酒。这些奖品会在随后的庆功宴上和村民一起分享。这庆功宴也就是龙舟饭。村民欢聚一堂,乡情在龙舟饭中更浓。

原标题:端午品粽 吃的是记忆和情怀

来源|佛山日报

统筹|记者黄群飞

采写|记者黄群飞、周文琪

编辑|何欣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