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线

《“健康佛山2030”规划》出台,六大任务为市民带来健康获得感

日前,佛山市政府印发《“健康佛山2030”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市健康领域的一项中长期战略规划,为未来10年建设“健康佛山”指明了具体路径,即: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针对个人生活与行为方式、医疗卫生服务与保障、生产与生活环境等健康影响因素,通过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强化健康支撑和保障等六大任务,改善健康公平,提升健康治理水平,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从而让市民更健康、更长寿、更有获得感。

关键词:保障

《规划》提出,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5岁,婴儿死亡率小于3‰,孕产妇死亡率小于10/10万,城乡居民体质监测达标率高于96%。对此,我市将加大力度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服务等保障,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持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从而有效预防疾病。

生活更健康

构建“10分钟体育健身圈”

普及健康知识,有利于提高市民健康管理意识。对此,我市将建立多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与促进体系,将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各企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学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和养老机构全面建立健康教育室(点),并在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及流动人口聚集地全面开设社区心理咨询室。

《规划》指出,健康生活方式即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以及远离毒品和减少不安全性行为等。为了促进合理膳食,我市将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建立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尤其将对孕妇、儿童、老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

南海区全民健身体育公园内,市民正在进行跑步锻炼。《“健康佛山2030”规划》出台,我市将制订全民健身计划,为市民构建“10分钟体育健身圈”。

生命在于运动。我市将制订全民健身计划,大力推动健康步道、健康广场等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市、区、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并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为市民构建“10分钟体育健身圈”。

我市将促进全民健身与卫生事业的融合,加强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医学指导,针对不同人群、身体状况等建立科学运动处方库,发挥全民健身在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预防、管理和康复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

服务更优化

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慢病管理

为了向市民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未来10年,我市将构建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市、区两级的综合、专科两类医疗中心,探索形成城市医疗联合体,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

顺德区陈村镇卫生服务站内,一家长正抱着孩子过来打疫苗。未来10年,我市将进一步对妇幼、特殊计生家庭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保障服务。

《规划》创新性地提出要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对此,我市将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建立由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推进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融合,实现医防结合;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守门人作用,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提高其服务质量,构建完善、高效的社区健康管理体系。

佛山市将建立健全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强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监测,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精神疾病等重大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为患者提供预防、筛查、干预、治疗、护理、康复全程防治管理服务。

保障重点人群

推动医养结合延伸至社区和农村

未来10年,我市将进一步对妇幼、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特殊计生家庭等五类重点人群提供健康保障服务。

为了提高妇幼健康水平,我市将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尤其加大对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力度;倡导优生优育,提供免费婚前和孕前医学检查,加强生育全过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构建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提升高危产妇和新生儿医疗保健救治能力。

而为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我市将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关爱特殊儿童,大力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并开展儿童青少年“运动+营养”的体重管理和干预策略,对学生超重、肥胖情况加强监测与评价。

促进健康老龄化方面,我市将全面实施老年健康安居行动,提升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安宁疗护机构的服务能力,推动医养结合延伸至社区和农村。同时,我市创新性提出发展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即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实施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为主的筹资方式,推动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发展,使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护”。

关键词:发展

《规划》明确,我市将“分两步”全力建设健康佛山:到2020年,卫生强市全面建成;到2030年,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同期高收入国家(地区)水平,基本建成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和健康社会和谐统一发展的健康促进型社会。因此,推动医疗健康事业持续发展,才有利于确保市民获得全方位的健康保障。

就医更便捷

构建全民智慧健康服务体系

5G互联网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电子健康码“一码通行”……2019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智慧健康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多院多卡互不通用、行动不便患者复诊难等就医难题。

《规划》明确,到2030年要建成人口全覆盖、生命全过程、中西医并重、具有佛山特色的全民智慧健康服务体系。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去年启动5G互联网医院,医生使用5G超高速网络进行远程问诊。

为此,我市将继续开展智慧医院建设,推动互联网医院、网约护理、远程医疗建设及服务,促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机制落地,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为市民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就医问诊和个人健康自我管理服务;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建立医患线上线下互动的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

同时,我市将积极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推动其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综合管理等领域的开发及利用,包括建立重大疾病爆发、流行的预警体系,开展重点传染病动态监测、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等。

强化人才培养

开展“名医扶持工程”

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规划》指出,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实施优质医学人才培育工程和开展“名医扶持工程”,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医学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并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等。

全科医生是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为实现“到2030年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佛山建设需求”的目标,我市将健全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加强全科医生队伍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并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制定人才发展倾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充实和稳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同时,我市将建立紧缺医疗人才预警机制,加强对全科、儿科、妇产科、精神科、病理、老年医学、公共卫生、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并增加其岗位吸引力。

鼓励社会办医

优化多元办医格局

社会办医是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力量。《规划》对社会办医给予了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鼓励”一词频频出现。

其中包括,鼓励在职和退休医师设立个人诊所或在基层医疗机构执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三级规模、特色专科以及连锁医疗机构,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以及以家庭服务为主体的社区健康服务业集团;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健康养老服务业,鼓励发展健康体检等健康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开发集康体养生、运动休闲、文化娱乐、游览观光、健康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项目,等等。

在南海罗村罗湖社区幸福院,不少老人选择在这里享受健康服务。

《规划》强调,要优化政策环境,破除社会办医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支持全科、儿科、产科、老年病、精神病、护理、康复、中医、临终关怀等资源紧缺性服务领域发展,从而优化多元办医格局。

扶持中医药发展

打造省级中医药创新平台

佛山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中药产业蓬勃发展,且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为继续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让市民进一步享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规划》强调,要大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开展中医治未病工程,健全“市、区、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中医药服务体系,打造一批中医“名医”“名科”“名院”,并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增强岭南中医药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据悉,我市将支持市中医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顺德区中医院等地方龙头中医医疗机构以跨区域合作、集团化运营、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在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发展针灸等中医非药物疗法;推进中医药与养生、养老融合发展,试点中医药医养结合,建设一批中医药养生基地。

为继续发扬“岭南药祖”的美誉,我市将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推进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省级中医药创新平台,依托市中医院开发新技术、新疗法,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

原标题:改善健康公平让市民更健康

《“健康佛山2030”规划》出台,六大任务为市民带来健康获得感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谈飞洋

图|记者王伟楠

编辑|何欣鸿